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明了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科技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作用,深刻分析了科技创新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关键性地位,作出了坚持“四个面向”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为“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供了行动指南。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涵要义,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新时代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擘画了蓝图。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贯彻到科技工作方方面面。

“四个需要”“两个更加需要”的重要论断,充分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新时代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这“四个需要”“两个更加需要”,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变化大势,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要论断。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把握好历史大变局的趋势和机遇,找准发展领域、发展重点、发展路径、发展方法,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历来是重要而关键的选择。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只有科技发展的主动才能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要把科技的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特点,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重要支撑,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从坚持“三个面向”到坚持“四个面向”的重要论断,充分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的“三个面向”要求,在这次科学家座谈会上增加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确立了“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在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必须强化改善民生福祉的导向,有效解决民生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构筑强大的公共卫生科技创新体系能力,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六项重大任务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这六项重大任务部署,涉及科技创新发展全局,体现了满足当前紧迫需求与面向长远布局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系统提升体系化能力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立足自我发展与坚持全球视野的有机统一。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强化科技创新的统筹布局,推动战略力量有效整合,完善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人才队伍的能力素质,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有效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明确了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国家使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的正确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并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践行科学家精神提出殷切希望。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创新济民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蕴含着尊重科学研究规律、敢于创新创造的雄心壮志。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是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国家和民族复兴伟业的价值指引,必将凝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重要进展,强调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夯实了基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原创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能力明显提高。突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强化从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凝练科学问题,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达到1335.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首次突破6%。建设了一批基础数学中心和应用数学中心,在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纳米、干细胞、脑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

面向经济主战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成果转化,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移动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高端装备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风电等产业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建设布局11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1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69家国家高新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国企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50%,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全国的37.5%。2019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迈上2万亿元台阶。科创板上市科技企业已超过170家,总市值近3万亿元。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战略必争领域增强发展主动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卫星导航、深海探测、资源勘探、超级计算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重大战略性产品,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迈出新步伐。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打造科技创新的“国之重器”能力不断提升。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应急科研攻关能力和增进民生福祉的作用充分显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科技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建了跨部门科研攻关组,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以实战应用为导向,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5大主攻方向,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方面取得一批务实管用成果,为疫情防控取得全国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为全球抗疫作出积极贡献。

2019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2.21万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2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是唯一跻身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础研究能力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短板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匮乏,科技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建设还有待完善。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力量统筹,努力补齐短板,夯实创新根基,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强化使命担当,努力开创科技创新发展新篇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推进关键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启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任务,加强公共卫生、重大灾害等应急科研能力建设,提供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满足民生改善的紧迫需求。

二是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基地平台进一步体系化、协同化。建立“顶层目标牵引、重大任务带动、基础能力支撑”的科技组织模式,完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积极推进“揭榜挂帅”等试点,完善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遴选和支持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

三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探索前沿性、原创性科学问题发现和提出机制,构建从国家安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实践中凝练基础科学问题的机制,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稳定支持冷门学科、基础学科研究。拓展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引导鼓励企业、社会资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四是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围绕重要学科领域和创新方向完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发现机制,在重大科技攻关实践中培育锻炼一批青年科技人才。构建国际化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体系。

五是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谋划设计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硬招实招。加快推进以国家使命为导向的现代科研院所改革,完善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性的科研管理方式,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

六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与世界主要创新国家开展多层次、广领域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和构建多边科技合作机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拓展民间科技合作的领域和空间。聚焦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鼓励支持各国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务实推进全球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国际科技合作。

七是推动科技界作风学风转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坚决破除“四唯”不良导向。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科技领域不端行为,及时向社会公开,切实净化学术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厚植创新文化土壤。

(作者为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